图书馆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
作者:lhma 日期:2016-09-13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
作者:lhma 日期:2016-12-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陈宇翱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综合性能最优的纠缠光子源,首次成功实现十光子纠缠,打破了之前由该研究组保持了多年的八光子纪录,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和美国光学学会Optica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和《自然》杂志研究亮点栏目报道。


多粒子纠缠操纵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核心指标,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能操纵的纠缠光子数目的增加,往往伴随着指数级增强的量子信息处理能力,伴随着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定域实在论之间愈加尖锐的矛盾,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其实验实现难度的不断挑战。瞄准这一战略性目标,潘建伟和同事首次实现并一直保持着多光子纠缠态的世界记录,并系统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成为国际上多光子纠缠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多粒子纠缠操纵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核心指标,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能操纵的纠缠光子数目的增加,往往伴随着指数级增强的量子信息处理能力,伴随着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定域实在论之间愈加尖锐的矛盾,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其实验实现难度的不断挑战。瞄准这一战略性目标,潘建伟和同事首次实现并一直保持着多光子纠缠态的世界记录,并系统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成为国际上多光子纠缠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机动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调研专题讲座
作者:lhma 日期:2016-12-23
不断创新嵌入式教学模式 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新方法
作者:lhma 日期:2016-12-20
12月19日下午,2016年嵌入式新生研讨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与利用》成果公开观摩活动在图书信息大楼八楼成功举行。2008年至今,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如竹教授与图书馆九度携手合作,一同探索和实践创新型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研讨课以知识探究为指向,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在九年的课程创新实践中,王如竹与图书馆密切合作,将新型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嵌入式新生研讨课。今年的课程运用学生小组团队研讨的方式,采取PPT汇报、DV制作、课程网站建设、小组论文、组员互评等多种考核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学方式上,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素养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与喜爱。
在公开观摩课上,太阳能小组独辟蹊径,以PPT讲解与互动问答的形式导入汇报,娓娓道来,阐释了太阳能燃料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前景。风能小组利用DV生动介绍了风力发电原理等技术问题。生物质能小组汇报中高度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化石清洁能源小组也带来了精彩的汇报演讲,展示了自身的风采。同时,各小组代表还介绍了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在场评委对学生多彩的演讲和展示给予了充分好评,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为课程的不断改善指明了方向。

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研讨课以知识探究为指向,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在九年的课程创新实践中,王如竹与图书馆密切合作,将新型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嵌入式新生研讨课。今年的课程运用学生小组团队研讨的方式,采取PPT汇报、DV制作、课程网站建设、小组论文、组员互评等多种考核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学方式上,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素养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与喜爱。
在公开观摩课上,太阳能小组独辟蹊径,以PPT讲解与互动问答的形式导入汇报,娓娓道来,阐释了太阳能燃料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前景。风能小组利用DV生动介绍了风力发电原理等技术问题。生物质能小组汇报中高度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化石清洁能源小组也带来了精彩的汇报演讲,展示了自身的风采。同时,各小组代表还介绍了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在场评委对学生多彩的演讲和展示给予了充分好评,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为课程的不断改善指明了方向。
《科学》设机器人子刊 华人科学家杨广中任编辑
作者:lhma 日期:2016-12-08
《科学》设机器人子刊 华人科学家杨广中任编辑
自1880年创刊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科学》(Science)杂志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期间,《科学》期刊家族也在不断壮大,除了最初的《科学》外,还陆续设立了《科学·免疫学》(Science Immunology)、《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等相关领域的权威子期刊。
现在,《科学》又率先占领了一个最前沿领域——机器人。当地时间12月6日,《科学》杂志在其官网宣布,《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子刊正式创刊发文,关注最前沿、最具有创新的机器人科技发展领域,包括围绕着机器人的社会属性、伦理观念,以及政策规范等等。
自1880年创刊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科学》(Science)杂志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期间,《科学》期刊家族也在不断壮大,除了最初的《科学》外,还陆续设立了《科学·免疫学》(Science Immunology)、《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等相关领域的权威子期刊。
现在,《科学》又率先占领了一个最前沿领域——机器人。当地时间12月6日,《科学》杂志在其官网宣布,《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子刊正式创刊发文,关注最前沿、最具有创新的机器人科技发展领域,包括围绕着机器人的社会属性、伦理观念,以及政策规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