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六观”
作者:yhli 日期:2015-06-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作出重要部署,这是新一届党中央继把法治确立为治理国家基本方式、把法治中国建设确定为举国上下的奋斗目标、把法治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后,在中国法治建设领域的又一个至为关键的举措,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必将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中全会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蕴含的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所必需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作用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依法治国政治方向,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四中全会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蕴含的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所必需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作用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依法治国政治方向,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试论中国儒家思想与法治现代化
作者:szzhang 日期:2015-03-17
艾永明:法治的关键是政体
作者:yhli 日期:2014-07-17
冯文生 法治话语:境遇及改善
作者:szzhang 日期:2014-05-26
法治话语是法治思维的最直接表现,也是法治方式的最集中体现。“说话不仅是表意,也是做事”。法治话语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使用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进程的首要标志。但是,法治话语并不仅仅是“法治”及其相关语词在文本中出现的频次,也不仅仅是“法治”语词之间以及语词与意谓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意义即用法”。法治话语以法律语词为表达形式,是在法律语词使用中展现的言者与听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话语与语境之间的特定语用关系。因此,那些沉溺于所谓审判语言的专业性与通俗性、庄重性与平易性、职业性与大众性等矛盾泥潭中难以自拔的种种言说,倘若离开诉讼活动的具体场境,必定是无解的,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的。人们也可以操着完全相同的语汇,表达着彼此并不相干、甚至并不认同的语义。同样是使用“法治”一词,它的语义及其所负载的理念会大不相同。有的用于指称西方传统中的法治理念,有的则渗透着封建专制传统的法制理念,而并不一定就是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语词的随意使用且缺乏对话交流机制,是法治思想和秩序混乱的源头。
一
一
江必新:法治中国,通往良法善治之路
作者:yhli 日期:2013-07-2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