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司法不独立,必然易受干预
作者:yhli 日期:2013-05-24
王永春:后车之鉴——司法独立与还权于民
作者:yhli 日期:2013-05-16
十八大后,政治体制改革已提上议程。司法独立已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从技术层面上对司法公正起到关键的保障作用,将推动司法的法律化、职业化进程,人们似乎认为,只要司法独立了,中国的法治就现代化了。
其实不然,清朝末期救亡图存的官员中,主张司法独立的并不比当今体制内的政要少,他们基于常识、常理,没有依托西方理论,从最平实的人类治世经验中论证其合理性,如御史黄瑞麒指出:“皆督抚以意为之,督抚而贤则一省之亊举,督抚而不贤则奸弊百出,贻误无穷”;官制大臣载泽说,“司法之权寄之行政官,徒以长行政官之威福,贾人民之怨望。积忿于官长,终且迁怨于朝廷。弱者饮恨,强者激变矣。各国革命风潮莫不源于讼狱之失平”;沈家本更是从多个方面反证司法独立的必要性。可以说,司法独立问题已进入了清末制度的具体操作阶段。可是,清末官员所言的司法独立从未上升至国家主权层面,没有还权于民,最终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拆迁不立案是严重的司法不作为
作者:yhli 日期:2013-04-01
“拆迁不立案是中国特色”,副庭长的这句话之所以被当作雷语引发舆论关注,实在因为类似表述在公开的场合里很难听到。多数时候,拆迁案件中自感权益受损的当事人把救济的希望寄托于法院,一次次申请立案,法院往往不但拒绝立案,也不告知拒绝立案的理由,甚至连法律规定的不予受理的一纸裁定也吝于出具,以致当事人因拿不出“不予受理的裁定”而无法上诉,等于诉权横遭剥夺。媒体对此报道多多。
让司法过程放大社会诚信
作者:yhli 日期:2012-12-18
让司法过程放大社会诚信
左静鸣
社会成员的诚实信用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频频遭遇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成员的信任危机、网络虚假消息传播等等社会转型期的特有社会问题后,人们呼唤诚信回归的呼声不断高涨。随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将“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写入总则,中国社会对诚信意识的关注更是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诉讼活动的主持者、守护者,法院有责任在进行裁判的司法过程中,通过对诚信行为的褒扬支持、对欺诈不实的贬谪惩戒,积极发挥司法的甄别、引导、惩戒功能,放大宣扬诚信行为、保护诚信行为的声音和效应,在整体上提升公民自觉遵循诚信原则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周永坤:腐败的司法更要独立
作者:yhli 日期:2012-11-22
周永坤:腐败的司法更要独立
[按:现在,司法独立这个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成了敏感词,反对司法独立似乎具有高度的“官民一致性”。官员反对司法独立是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考量,它力求控制司法,使司法“为我所用”。民众则因害怕司法而反对司法独立。这真的太可悲了。这是两年前发表在《法学》上的文章,讲的是司法腐败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我的结论与别人不同。我认为清廉并不是司法独立的必要前提。在清廉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上.司法独立是因,清廉是果,没有司法独立,永远不可能有清廉的政治,也不可能有清廉的司法。越是腐败,越是要坚持司法独立。如果我们坚守宪法规定的法治原则,那么,我们对司法腐败的应对之策就不应当是否定司法独立,而是在坚持独立的原则下完善对司法的制约机制,实行“司法的归司法”,同时实行“司法就是司法”,法官不能立法,法官也不能行政。]